当前位置: 首页 ――教授解读专业
  •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陶铸实验班)

1、培养目标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新工科、新农科建设方案、“双碳”目标发展战略和生物育种实施方案,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按照“厚基础、重创新、强能力、精专业”的原则,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应用实践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原始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

2、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生物技术陶铸实验班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林业生物技术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为导向,注重基础知识、突出专业技能、强调个性发展,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林业生物技术中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和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培养模式:实行本、硕、博贯通、分段培养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本-硕-博多通道、多专业、多方向出口。

2.进出机制:实行“淘汰制”和“滚动制”相结合的灵活进出机制,根据学业等综合表现进行分流培养和择优递补。

3.考核方式:实施“柔性评估”的考核机制,注重实验考核、科研课题考核,考核形式鼓励多样化、个性化。

4.特色管理:实行“小班管理”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配备专用教室,实行小班单独授课,配备专兼职搭配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负责班级的管理和运行。

5.课程体系:设立专门的厚基础课程体系,增加跨学科课程设置,引进优质国外原版教材,引入专业精品课程,设立专题研究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6.氛围营造:营造多渠道、多形式的学术氛围与开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7.国际合作: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到国外学习和交流;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或开设讲座,鼓励学生利用国内外的条件开展科研工作。

3、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生物技术陶铸实验班以生物学为背景,培养和造就我国林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和行业需要,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思维独到、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毕业后从事林业生物技术或相关行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学习和领悟本专业所涉及的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2.掌握森林资源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熟悉重要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

3.在林业生物技术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具有很好地应用该专业方向知识从事该专业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的基本能力。

4.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终身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和能力,具有跟踪现代林业生物技术应用前沿的能力,具有林业生物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6.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8.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独立工作能力、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陶铸实验班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从办学政策、办学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保障专业试点的成效。

4、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生物信息学、林木生物技术等。

5、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认知实习、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拓展实践组成,主要包括植物学实验及实习、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细胞工程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生物信息学实验、生物产品综合实习、蛋白质与酶工程实习等内容。

6、第二课堂活动要求

除参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开设“陶铸大讲堂”,学分1学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或开设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专业的积极性;设置“陶铸杯”校级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纳入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单独立项和划拨经费。